茯苓粥
古时候人们将茯苓称为“四时神药”,意在无论处于春夏秋冬哪个季节,茯苓都能充分发挥其药性——利水渗湿、健脾安神。
(资料图)
说起茯苓在药膳中的运用,很多朋友都会想到茯苓膏、茯苓饼、茯苓酸奶、茯苓酒等,可见茯苓凭借其药理功效,早已俘获了养生人群的芳心。那么茯苓还可以以何种方式食用呢?今天笔者将向大家介绍一款夏日除湿美食:白术党参茯苓粥。
一、制作方法
Production methods
Ⅰ.古代制法
茯苓制粥的传统早不是一家独创之举,在清代郑梅涧的《重楼玉钥》便已有相关记载:“人参(一钱)、白云苓(六钱)共研末,同粳米一同熬成粥,先以盐汤将口漱净,再食粥。”
Ⅱ.现代制法
1.食材:白术、党参、茯苓各15克,甘草3克,大枣5枚,薏米50克,白糖适量。
2.步骤:
(1)将(去核)大枣、薏米、白术、党参、茯苓、甘草洗净。
(2)加入4碗水煮沸后,以小火煎成2碗,过滤取汁。
(3)药汁中加入薏米,大枣,大火烧开,再转小火熬煮成粥。
(4)最后加入白糖调味即可。
食疗功效
”
二
茯苓和白术的功效
白术、茯苓为临床常用中药,始载于《本经》,均被列为“上品”。白术配茯苓更是最为常见的中药“药对”。白术、茯苓的配伍,可见于四君子汤(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)、六君子汤(《医学正传》)、香砂六君子汤(《时方歌括》)等健脾著名方剂。
1
茯苓
功
效
1
健脾利湿
在中药中加入茯苓或在食物中使用茯苓,可以促进脾胃运化,提高脾胃对水湿的处理能力,从而减少由于脾虚导致的湿阻、湿盛症状。
2
利水消肿
对于水肿性疾病,如下肢静脉曲张或下肢功能瓣膜不全,应用茯苓有利水利尿的作用。
白术[ bái zhú ]
2
食疗功效
(1)白术有健脾益气、燥湿利水、止汗、安胎的功效,对中气下陷以及痰湿中阻的胃下垂患者有较好的食疗作用。
(2)白术还常用于脾胃气弱、倦怠少气、虚胀腹泻、水肿、黄疸、小便不利、自汗、胎气不安等病症的治疗。
三
药膳适用范围
适合脾虚夹湿人群(常见表现为倦怠乏力,大便溏稀,食欲减退,神疲懒言,食后腹胀,脘腹隐痛,遇劳而发,口淡不渴,面色萎黄,排便无力,舌淡或伴齿痕、苔薄白)。
白术、党参、茯苓三者搭配服用可以起到健脾祛湿的作用,适合脾虚夹湿人群日常调理服用。
四、注意事项
Be careful
》》》》》》》》》》》
白术
(1)气滞胀闷者不宜服用:体质虚弱的人,会出现气血不畅的情况。服用白术会加重气滞的症状,增加血液中的淤积。白术主要是补气,如果是肝郁气滞的人服用,会导致气滞,导致腹部胀痛,加重胀闷的情况。
(2)阴虚燥渴慎用:阴虚之人阴液少,而白术味苦甘、性温,阴虚之人服用白术会使阴虚症状加重,出现口干、燥热等现象。
(3)过敏者禁用:对白术过敏者禁止使用,避免出现腹泻、红疹、胃脘胀满、瘙痒等症状。
注意啦
党
参
dangshen
(1)有感冒发热、有外感的病人不宜单独使用党参,应配合解表药一同使用。
(2)有邪实证者或者热证者不宜单独食用党参。
(3)由肝阳上亢引起的高血压患者、头胀痛、头面烘热及火热牙痛、口舌生疮的患者,不适合用党参。
(4)党参味甘,容易引起嗳气产生湿气,所以对湿盛中满者也应该慎用,可以配合理气除湿药来一同使用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Fu ling
(1)茯苓有较好的利尿效果,如果食用过多容易导致小便量增加,严重的会出现水电解质紊乱。
(2)空腹食用茯苓还会导致胃肠道出现不适,使胃黏膜产生过多的胃酸,导致胃痛、胃胀等症状发生。
苏轼在《策别十六》中说:“善养身者,使之能逸而能劳。”善于保养身体的人,使自己的身体既能适应闲逸的生活,也能适应忙劳的生活。热爱健康的你,还等什么呢?赶快动手做起来吧!
标签: